1. 用万用表测量并调节 R1和 R2的阻值时,可以取比式(16-4)计算值略小的整数。为什么? 答:(1)在实验允许误差范围内,便于计算。 (2)实验中考虑I_T >> I_ G, 进而导致Vcd偏小。如果R1、R2同样向下近似的话,就可以一定程度抵消Vcd偏小对于微安计读数的影响。 2. 完成电路连接后,如果需要测 R1和 R2,为什么需将开关置于 1 挡,拔下 E 处接线,断开微安计? 答: 如果将开关置为2档或3档,微安计中就会有电流流过,很可能导致微安计的损坏。 另外,如果开关不处在1档或是微安计没有断开,则R1与R2会与多个电阻并联,导致测量结果显著偏小,导致实验误差较大。 所以,应在测R1和R2时,需将开关置于1档,并断开微安计。 3.开关置于 3 档,电阻箱接入接线柱 A 和 B。使电阻箱的阻值为上限温度(70℃)所对应的𝑅𝑇2,调节电位器 R,使微安计满量程。此操作步骤的目的是什么? 答:为了充分利用微安计的全部量程。 4.开关在 2 档时,调节电位器 R4使微安计满量程,此时有 R4=RT2。此操作步骤的目的是什么? 答: 为了校验实验数据准确性。 在实验过程中,R1R2R3可能会被改动。在做完实验后,把开关置于2档,看微安计是否仍然满量程,如果不满量程,说明实验过程中R1R2R3有变动,实验需要重做。 1. 如何提高电桥的灵敏度? Sol:可以通过加大电压来调节电桥的灵敏度,因为如果电压升高,电流增大,检流计指针偏转就越大,Δn就越大,由灵敏度的公式可以知道,灵敏度变高。 2. 电桥选择不同的量程时,对结果的准确度(有效数字)有何影响? Sol:当桥臂的比值变大时,对于同样的 值,电阻箱(表示的)阻值变小,可知测量的 值的准确度变小,有效数字的位数变少;反之有相反的结果。 3. 若玻璃温度计的温度示值与实际温度有所差异,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应如何保证所测的温度之准确? Sol:若玻璃温度计的温度示值比实际温度偏小,则测得的阻值偏大;反之测得的阻值偏小。 为了使温度测量准确,应选用示数准确的温度计。在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与实际温度的偏差主要是由温度升高过快造成的,因此在实验时间和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该尽量减小加热所用的电压,以减小温度计的示数与实际温度的偏差。 书Page105,开关置于2档,调节电位器 ,使微安表满量程,这时 。(目的何在?) 答:因为在实验过程中 很容易被改动,为了确定做完实验后数据的准确性,在做完实验后,再把开关置于2档,看微安表是否满量程,若不满,说明实验过程中 有改变,实验需要重做。 1、 根据实验过程,可以明显感觉到,用后一种方法求出的温度系数值更加准确,这是因为在实验过程中,要测量准每个温度点所对应的电阻是相当困难的,一般来讲都有几时欧姆的误差,如果只用50℃附近的电阻值来计算温度系数,不确定度就很大了,而用整体的图象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这种误差; 2、 比较实验数据,发现在相同温度下,E=3V和E=9V所测出的电阻有比较大的差别,后者明显偏小,这是因为当E=9V时,电流的热效应明显增加,根据热敏电阻的性质,那么热敏电阻的阻值会变小,这也说明,实际上E=9V时测量得到的电阻值更准确。但是电压大了,电流的热效应就不可以忽略,所以本实验中采用3V的电压来做。 3、 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是对相应温度点的电阻值的测定的不准确,其误差可以达到几十欧姆,这主要是由于温度计的不精确和热敏电阻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造成的,所以,本实验的精确度并不高。